为了普及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基本知识,方便全校师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方针、理念,全面了解评估工作要求,出色完成评建工作任务,特此编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习手册》,为全校教职工提供参考。(附PDF版)
目录
3.教育部 2018 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
8.领导能力对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有哪些要求?领导能力侧重考察什么?
37.“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是如何计算的?
58.“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主要考察内容是什么?
63.什么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能力?
1.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调整评估指标,增强基本要求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针对性,体现分类指导。
二是导向性原则。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在指标体系设计上注重两点:第一,体现高校教学工作的共同规律,使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参考书”; 第二,在办学定位上强调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并贯彻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
三是可操作原则。指标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观测点及基本要求力求明确,方便评判,方便专家现场考察。
2.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民办高校40个)观测点构成(见附表1)。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领导作用,要求学校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二是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是强调经费投入,特别是政府和学校举办方对学校办学经费的保障。
四是强调学校“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
五是强调产出导向,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师生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3.教育部2018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
见附表2。
4.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标准
合格评估中“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或“基本要求”均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的限制招生的要求。
指标名称 |
合格标准 |
限制招生规定 |
生师比 |
18:1 |
22:1 |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30%(评估标准50%) |
10% |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
14平方米/生 |
8平方米/生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5000元/生 |
3000元/生 |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30% |
|
生均图书 |
100册/生 |
50册/生 |
生均占地面积 |
54平方米/生 |
|
生均宿舍面积 |
6.5平方米/生 |
|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 |
10台 |
|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
7个 |
|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
10% |
|
生均年进书量 |
4册 |
|
5.评估中要注意把握的“三个符合度”及重要性
(1)学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及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2)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与学校目标定位的符合程度;
(3)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三个符合度”是评估的原则,也是专家组进校考察学校的重要指导思想。
6.学校定位的内容和要求
学校定位包括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总体目标定位指在国内、外高校中的位置,学科结构(理、工、农、文、经等)。学校类型定位指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研究生、本科生)。人才类型定位指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研究型的、应用型的还是研究应用型的。服务面向定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为行业服务,为地区经济服务,还是面向全国;二是指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从事基层实际工作。
学校的定位要依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要体现自己的特点,注意“四个为主”,即:(1)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3)以教学为主,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依据自身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4)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比例适当,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保障。
同时还应明确办学的“六个使命”,即:(1)成为地方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职业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地和支撑地;(2)成为地方市场型、实用型、成品作品型、专利型科技成果的孵化地、研发地、提供地和转化地;(3)成为地方人文、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拓的主载体和主阵地;(4)成为地方引智引业的中转地、桥梁和集散地;(5)成为地方专门管理人才和管理干部人才的储备地;(6)成为地方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积极参加者和有力服务者。
学校规划是学校定位的体现。因此,是专家考察时重点查阅的材料。学校规划包括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建设发展规划。
7.什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是指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
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学校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应当明确、清楚。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等关系。
8.领导能力对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有哪些要求?领导能力侧重考察什么?
校级领导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懂教育。中层领导对学校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领导能力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这对新建院校的建设和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各级领导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学校领导在治学过程中,首先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应有一个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学校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应当明确、清楚。
9.如何理解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10.什么是高等学校生命线?
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执行。
11.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
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
12.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什么?
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
13.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第二,学校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第三,学校对教学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第四,各个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主动为教学服务;第五,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第六,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第七,育人工作是否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教师、学生的感受等。
14.如何考察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专业设置主要从四个方面考察,一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二是要符合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四是有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结构调整主要考察学校能否根据地方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对人才阶段性实际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15.什么是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不同是什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评估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执行情况等。
培养方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它与教学计划不同,教学计划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包括课程、课时的总体安排,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形式和依据。
16.如何考察培养方案?
考察新建高校的培养方案,一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二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三是要考察是否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四要考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专家会仔细分析研究2—3个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内容、课程、方法等。
17.如何考察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对新建高校,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应该根据服务面向以及行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依据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选择适用教材,提升师资水平,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建设一批优质课程,并通过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18.如何考察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教师参与改革的参与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考试考核是否体现能力培养导向等。
19.如何考察人才培养思路?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4)人才培养思路、措施与效果;(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20.如何考察产学研合作教育?
主要考察学校对密切与业界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有充分的认识,是否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能否积极开展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21.如何考察教师数量和队伍结构?
(1)生师比:生师比是指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是自有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根据聘请年限按比例折算)之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
(2)专业教师数量:在分析生师比时,专家将分专业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以避免用总师生比掩盖个别专业师资不足问题。
(3)师资结构:队伍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满足教学需要。重点考察以下几方面:
一是整体结构: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师生比状况、师资队伍的总体结构是否符合学校目标定位的要求,教师队伍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是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是专业发展状况:如:专业带头人数量与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状况,尤其是“科班出身”人员数量等。
三是要考察三类教师,即: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主干课教师和实践教学队伍(含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的结构。
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是指大部分专业有带头人且有足够的胜任力,已初步形成教学团队,并有数量满足要求的骨干教师。
22.“师资”在评估中是如何界定的?
答:师资专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教师。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外聘教师,即使担任教学工作,在分析师资整体结构状态时也不能考虑在内,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说明。
23.师资整体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1)师资的自然状况数量、学科、学缘(毕业学校)、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个院系分布状况、师生比等。
(2)学科发展状况。教师科研状况;重点学科情况(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科研与社会交流等情况,教学方向与科研方向的关系);新学科、新专业的情况(负责人、师资、时间背景等)
(3)基础课和主干课教师队伍状况。(人员结构、教学负担、学术交流、科研、进修等)。
(4)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状况。
24.“生师比”是如何计算的?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自有专任教师数+聘期满2年且承担教学任务者+外聘1—2年且承担教学任务者/2);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全日制在校的自考助学生按1:1计入学生数。
25.如何理解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资格?
专任教师指具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也可以)的人员;主讲教师指的是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主讲教师资格”是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主讲教师按学年统计,一般各学年主讲课程的教师人数是不同的。
26.如何理解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27.如何理解双师素质教师?
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8.如何理解青年教师?
指35周岁以下的教师。
2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具体应如何理解?
指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参加各种研究生班学习的、研究生班毕业的、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现在攻读研究生学位尚未取得学位的,均不统计在获得研究生学位人数中。
30.如何理解正副高级职称?
“正高”职称主要包括: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馆员、编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级律师及公证员等。
“副高”职称主要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编审、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馆员、主任记者、二级律师及公证员等。
31.如何认定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满足下列之一可以视为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前提是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以上职称;
——有行业特评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二年;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32.计算图书数量时,电子图书、期刊如何计算?
电子图书不算,但可以另加说明。现刊不算,过刊以一年的合订本为一册计算。
33.“生均年进书量”是如何计算的?
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34.“生均图书”是如何计算的?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35.教学行政用房都包括哪些校舍项目?
校舍是指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和生活福利用房等设施的统称。
教学行政用房,是指学校具有产权的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行政的办公用房。
教室包括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室等。
智慧教室指搭建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等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的教室。
教学辅助用房是指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准备室、教具陈列室、实验室的仪器库、体育设备室、文体馆等。
行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各院、系、部的教研室和行政办公用房之和。
36.“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是如何计算的?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37.“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是如何计算的?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38.“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如何计算的?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计算生均值时,经费数和学生数应同步,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年底的决算数,学生数则用年底的折合学生数。
39.什么是主干专业?
是指代表学校水平的专业。
40.什么是新办专业?如何考察新办专业?
新办专业指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考察点如下:
(1)新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关于专业设置的要求;
(2)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是否充分,专业设置应有申报材料;
(3)新专业有没有相应学科依托;
(4)新专业的口径与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
(5)新专业是否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包括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文件(大纲、教学进程表)等。
41.教学经费中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哪些?
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42.如何考察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经费投入?
教学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教室(普通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所(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及其管理手段和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费、计算机网络利用、运动场面积和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按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标准考察。
所谓“基本达到”是指数据适当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育部教发【2004】2号)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必须高于“黄牌警告”的标准,一般指二者间的中间值。
考察教学经费投入,主要看教学经费投入是否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人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
43.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和经费投入。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教室(普通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所(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及其管理手段和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费、计算机网络利用、运动场面积和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按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标准考察。考察教学经费投入,主要看教学经费投入是否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人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
44.实践教学包括哪些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培养方案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实践教学是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
45.如何考察实验教学?
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46.何谓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提供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47.实验室开放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实验室开放有两层意思:(1)实验室时间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到实验室做实验或通过预约的办法做实验;(2)内容上开放:在固定时间内开出若干项目让学生去选做,如要求学生做10个实验,实验室提供了20个实验,让学生在20个实验中选做10个实验,在实验内容上可选择。
48.实习和实训方面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看实习、实训的制度是否完善,措施是否有力,实习、实训计划和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实习、实训时间和经费是否有保证;实习、实训科目和基本技能训练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否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指导是否到位,考核是否科学,学生完成情况和效果如何,以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情况等。
49.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之为实习基地?
(1)场所是稳定的;(2)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内容;(3)有稳定的教师与辅助人员队伍;(4)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5)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项目;(6)场地与设施能够满足实习需要。
50.教学管理队伍由哪些人员组成?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管理人员、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
51.教学管理的职能和内容有哪些?
教学管理的职能可概括为:决策、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协调;评估、激励;研究、创新。教学管理主要内容有: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运行、学生学籍及教学档案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基本建设(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及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学风和规章制度)等方面。
52.如何对管理队伍进行考察?
(1)看管理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心理素质、认知实践等方面是否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能否发挥出管理队伍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
(2)看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二级学院(中心)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及教学秘书是否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是否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为教师、学生服务的精神。
(3)教学管理者是否具有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德和才。
(4)教学管理人员是否能够结合国情、校情,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并有系列管理论文。
53.质量控制考察哪些方面?
质量控制一般有六个环节:一是培养目标的确定,二是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三是质量信息与收集(包括统计、检测),四是评估(建立学校内部评估机制),五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的信息要反馈),六是调控。重点考察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队伍构成、监控和评价措施,信息处理和反馈通道,查阅教学检查原始资料以及《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等。
54.评估指标对实践教学中的“社会实践”有何要求?
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55.如何考察学风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学校有加强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规章制度与具体措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通过审阅材料和实地考察看成效,证明多数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
56.如何考察学习氛围?
看学校是否通过各种措施,提供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考风考纪良好。
57.何谓学习风气?其主要表现形式?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
学习风气是指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经过长期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校风的重要体现。学风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教育载体形式(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文化活动、实习实践等)和学生思想行为及群体形象表现等方面。
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58.“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主要考察内容是什么?
学校是否建立高素质的学生学籍管理和行为管理队伍,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促成优良学风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课、自习、迟到、早退、误课、旷课、作弊)等方面的群体表现所反映的学风状态;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及对校园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切身感受等方面。
59.人文素质的核心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修养和人格魅力。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它包括文学、艺术、心理学、宗教、历史等等。人文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人文素质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多方面的,科学素质也在其中。
60.如何考察“体育和美育”状况?
一是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考察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是否达到85%以上,学生是否身心健康;二是考察学校是否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是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考察学校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四是考察学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的情况;五考察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活跃程度和出操率高低。
61.如何考察校园文化活动?
从活动内容上看,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括课外科技活动、课外文体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学校要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平台和具体措施,学生科技活动要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场地和经费保障;分析学生参与面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当年学生总数的多半,即可视为学生参与面较广。
课外文体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组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专家除考察学校或教学单位组织的大型文体活动外,还要了解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是否活跃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
62.现行评估方案中与学生相关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1)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得力,效果好。(3)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4)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达到要求,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5)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有较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6)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7)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措施完善、有效,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好、心理健康,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8)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85%;学生身心健康。(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10)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63.什么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能力?
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及其应用能力。基本技能是指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专业知识指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及其应用能力。基本技能是指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专业知识指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64.评估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现状、实际合格率,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1)学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提高的总体设计(培养方案);(2)选修课程;(3)文化科技活动氛围;(4)学生在校成绩(进行考试改革,实现考试“严肃考试纪律,严格处理考试作弊和协同作弊,严格考试管理”等“三严”为前提);(5)在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6)专家组调查中的成绩;(7)专家组实地考察结果。
65.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因素有哪些?
(1)选题:“一人一题”,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教学计划对本教学环节所规定的目的。(2)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50%)。(3)指导教师:一般指导毕业论文不超过5-7人,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数可适当多些,10人左右。有否科研工作背景非常重要。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适当,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4)工作条件:学校提供的实践条件、参考资料、工作环境能满足课题需要,且使用方便。(5)管理规范化:学校有较合理科学的关于毕业环节的管理制度,包括:A.应达到的教学目的;B.选题原则;C.指导教师的资格;D.学生进入毕业环节的资格认定;E.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评分标准、答辩程序等。
66.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应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
(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试)验、总结、提炼观点或结论等方面看。(2)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联系实际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应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3)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4)撰写科研报告、论文和表达、交流的能力。(5)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劳动。
67.如何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
指学生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了解选修课程开设情况,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反映的实际水平;考察了解教师的行业地位,教师的科研情况;毕业设计课题的实际来源比例;学生行业、专业、学科等大赛的获奖情况;就业专业对口率;学生获得职业资质的情况;教师获得职业资质的情况;学校专业评估、专业认证的情况;学校对专业能力自我评价方式。
68.如何考察校内外评价?
校内评价:主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或与师生的随机交流,了解师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感受和评价。
校外评价: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是看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校友的反映、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毕业生评价、媒体对学校的评价等信息,反映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
69.如何考察就业?
考察就业率,主要看应届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是否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学校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和效果,了解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考察就业质量,主要看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发展潜力等。
70.教师如何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准备工作?
(1)认真学习评估文件,深刻理解评估指标内涵,准备把握评估标准,积极参加评建工作。
(2)主动关注学校评建工作进展,了解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了解学校办学基本情况和教学工作总体情况。
(3)认真备课,按照相关要求上好每一种类型的每一堂课,有效促进教学互动,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4)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都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优良教风、学风、校风,营造文明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
(5)扎实做好作业批改、考试命题、试卷评阅、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实习指导等工作。
(6)认真做好教学文件、教学档案工作,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周历、教案、讲稿以及过程总结考核材料等。
(7)配合学校、院(系、部、中心)做好各项工作,按要求及时提供个人相关材料,如证书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其他能够反映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证件等。
(8)按照学校、院(部、中心)工作进程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了解学校、院(部、中心)概况,掌握教学工作情况;严格执行学校及本部门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配合所在部门,做好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及业务档案等资料的归档工作。
(9)加强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建设,自觉做好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完好,环境干净、整洁;开放实验室,做好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
下载| 查看招生咨询热线:0316-2901888、0316-2901877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